近几年工艺品市场又杀出了一匹黑马,工艺品种又多了一个大家族,国宝级的“琉璃工艺品”说她是国宝级的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根基。提起琉璃一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人们记忆的长河中最能联想到的可能是中国古代皇家宫廷建筑上的“琉璃瓦”了,其实这种称呼只是广大民众对琉璃的初步认识而已,或不太专业的叫法。琉璃瓦上的确有一层看上去呈透明状的物体,和琉璃的成分相同,但我所谈的不是此琉璃概念。我所说的是传统的琉璃工艺品,是继承了我国几千年的几近断代的优秀技艺,也就是世界公认的失蜡铸造法制造的中国古法琉璃现代工艺品,它是古代先民们用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后来在炼铜的过程中发现了早期的琉璃材料,故而用此法造出了原始的琉璃制品。现代琉璃工艺品都没有异质的胎,不象琉璃瓦有陶质的胎,今日的古法琉璃都是单一材料烧制而成的。
琉璃的历史悠久,其根源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商周时期,琉璃在我国古代与玻璃一词混用。琉璃,即高铅玻璃,也是人造水晶。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璃,或叫料器。古人为了比拟珠玉、宝石就创造了晶莹剔透温润光滑的琉璃艺术制品,唐朝元稹《咏琉璃》中这样描写到:“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琉璃璀璨夺目的诱人风采,诸多出土文物都验证了琉璃的久远以及工艺特性。从历代出土文物来看,所有器物都是皇宫内院大臣们生前玩过的,死后又陪葬的奢华品。由于琉璃出身于贵族血统,和一般平民百姓生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琉璃之所以在当今热销也是走入了千万百姓家的缘故。
琉璃的生产技术几经失传,1987年台湾电影界著名表演艺术家杨惠珊和著名电影导演张毅夫妇把所有家产和心血都投入了琉璃事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研发古法失蜡铸造法的研究机构“琉璃工房”,才使得技术起死回生,把传统方法的技艺继承了下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使得琉璃事业大放光彩,他们的业绩遍布了全世界很多大城市,开设了许多琉璃专卖店,使中国琉璃打进了欧美市场,同时她们的作品也屡次荣获国际大奖,也培养了许多年轻人才,为中国争得了荣誉,赢得了广泛的赞同。国内市场更是发展迅猛,许多大城市都设立了专卖店,生意非常兴隆。人们不尽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琉璃工房在短短十年时间在全国开设多家连锁专卖店,其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广阔的市场。在回头看看带旺的整个琉璃市场,象雨后春笋般遍及全国,光上海有名的就有几家,琉璃工房、大观流园、夏氏琉璃、匠门琉璃、雅贝琉璃等,深圳的天工坊、七彩流园、贝形琉璃、米泰琉璃,惠州的三卡宝,肇庆的日月琉璃,都是专业的琉璃生产厂家,而且每个厂家都设计开发了大量作品,并且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天下第一福》琉璃产品为例,它是现代琉璃的代表作之一,是限量发售的收藏类琉璃工艺精品。由于开发产品前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由于题材选得对路,创意设计理念新颖,把贵重金属、琉璃、纯金、红木等材料融为一体,使单一材料的琉璃产品有了质的改观,成为史无前例的创举,加上精工制造,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产品,有人一次买几件不为稀奇,有的小件产品定货量是想象不到的,几十万件的定单量。使得生产厂家不得不在短短几年内多次扩大厂房,扩大生产技术人员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现今市场真是让人琢磨不透,不论那个年龄的消费者,也不论那个阶层的,都有大批的拥趸者,都对琉璃工艺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有趣的现象是一些政府官员出访,
他们要带的礼物首选是琉璃制品,似乎只有琉璃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的确也是如此。我们不妨看一下以下这些例子,足以证明琉璃市场的前景有多么光明和火暴。2003年霍震霆先生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的礼品“琉璃辟邪”作品;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送给香港首席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礼品是一件“琉璃牛”;2004年度中国海外集团总公司25周年庆典,送给董建华、何厚华先生的礼品同样是琉璃礼品,“海之子”艺术摆件;2005年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带来的礼品也都是高贵的大型琉璃礼品,共有60件之多。